那天下午,卡里乌朗的天空宛如一幅画满薄云的画布。我们沿着蜿蜒的上坡路前行,穿过树林。
我们从日惹市中心出发,驱车约一个半小时,来到一座名字屡见不鲜的建筑:阿纳亚与阿利莎博物馆。雷诺亚博物馆,这里不仅收藏着文物,也承载着关于印尼群岛的故事。
姆巴克·尤利 (Mbak Yuli) 在那里等着我们。她来得更早,尽管我们几乎同时从恩加森市场 (Ngasem Market) 出发,因为我们要停下来在 Bu Ruswo 路买点阿邦面包卷。远远地,我就看到了那栋宏伟的五六层建筑,上面写着大大的“博物馆”字样,仿佛在向周围的人宣告,这的确是一座博物馆。
停好车后,我们走进博物馆大厅。大厅的氛围既现代又充满未来感。高耸的混凝土柱子营造出挑高的空间,让人联想起荷属东印度群岛时期的热带风格建筑。
大厅一角的标牌上写着:“Sugeng Rawuh,Anaia & Alisha,Rempah 博物馆,香料与餐厅,Kaliurang,日惹。” 大厅的经典雕花白色餐桌可供就座,与黑白几何图案的地板形成鲜明对比。大厅营造出半户外的氛围,自然光线充足,远处绿意盎然。
我走近接待处,抬头望向装饰着餐饮菜单的大型柱子。主菜包括Kaliurang辣虾、辣鸭、椰香鸡等等。饮品也带有辛辣的风味,例如辣味乌乌(wedang uwuh)、辣味肉末(wedang secang)、辣味茶(wedang jahe)、辣味茶(semar mesem)。
我向外瞥了一眼,看到一个露台上铺着浅绿色的合成地毯,感觉像草地一样。有趣的是,有些游客还带了垫子来休息。
与时空的和谐感
不久之后,博物馆的主人兼创始人阿尔曼先生和妮塔女士迎接了我们,并邀请我们入座。
“埃尔文先生和莉莉女士今天下午会来。”阿尔曼先生开口说道。我们计划今晚在这里观看月食,而尤莉女士晚上则会返回伊莫吉里。
随后,阿尔曼先生带我们参观了这座气势恢宏的博物馆建筑。我们走出大厅,将整栋建筑尽收眼底。楼上的楼层与万隆的霍曼酒店(Homann Hotel)颇为相似。正面的立面设有层层叠叠的阳台,阳台上挂满了垂吊的植物。后来我才知道,这些阳台上竟然长着葫芦。
在中心,一座圆柱形的玻璃塔巍然耸立,映照着卡里乌朗(Kaliurang)灰蒙蒙的天空。正下方,一幅巨大的壁画延伸开来,描绘着几张动物的面孔,它们正注视着我们:一头犀牛,一只抓着木头的猩猩,一头安详的大象,还有一只准备从墙上跃起的老虎。它们沉默不语,却仿佛在诉说着——关于森林,关于时间,关于生命的存亡。
走回大楼时,我看到一块名为“我们保护的动物”的信息板,上面画着六种濒临灭绝的印度尼西亚动物:貘、猩猩、独角犀、科莫多巨蜥、爪哇虎和苏门答腊象。
信息板下方写着一条重要的信息:“让它们留在自己的栖息地”,强调了这座博物馆不仅仅是香料博物馆,它肩负着自然保护的使命。
Pak Arman邀请我们来到Pala Pala Resto餐厅,这是阿纳亚和阿利沙博物馆的一个多功能厅,可以用来举办高级餐饮、生日派对和婚礼。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小舞台,红色背景幕布上印着“PALAPALA Resto”的字样,上方墙壁上点缀着花卉,红色地毯上摆放着白色藤椅。
房间宽敞明亮,亮灰色的格纹地板搭配宽大的玻璃墙,窗外绿树成荫,营造出清新优雅的氛围。
乘电梯,我们直达四楼,这座宏伟建筑的屋顶。
“这是这座博物馆的标志性景点,”阿尔曼先生补充道。
从松果·朗吉特(Songgo Langit)望去,视野立刻被一望无际的绿色山丘所吸引,这些山丘宛如一面巨大的天然墙。参天大树,与时而湛蓝、时而灰蒙蒙的广阔天空交相辉映,营造出一种变幻莫测却又令人心旷神怡的氛围。凉爽的山间空气轻轻飘来,带着湿润树叶的清香,令人呼吸清爽。坐下来,凝视着这片全景,仿佛置身于与大自然的对话之中。
角落里,一块写着“Songgo Langit”的巨型招牌高高耸立,以简洁而温暖的氛围迎接着每一位访客。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诗意——它支撑着天空——让人的想象力飞向高处,仿佛置身于地平线附近。游客们在这里排队拍照或录像,然后分享到社交媒体上。
座位区布置得轻松随意。色彩鲜艳的豆袋沙发和小桌子,游客们可以在那里摆放热咖啡或一盘油炸小吃。Songgo Langit 不仅仅是一个停留的地方,更是一个共享空间:在这里聊天、欢笑,或者只是放松身心,凝视远处一望无际的绿意。
在 Mbak Ocha 的陪同下,我们参观了博物馆,享用了一顿预先预订的午餐。我们坐在露台一角雕花的椅子上,椅子上绘有美丽的两匹骏马图案。
餐桌上,菜肴陆续上桌:五香虾、牛尾汤、香料渗入肉质的贝卡卡克鸡,以及各种清爽的饮料,其中一杯名字颇具想象力:Semar Mesem。
“这名字很特别,”我笑着说。
“是的,”妮塔太太回答,“Semar 的意思是智慧,mesem 的意思是微笑。所以喝了这杯,心里应该会平静下来。”
我们笑了,然后我抿了一口。它的味道就像一场旅程:清新,层次丰富,一股暖意从喉咙蔓延到胸口。我想象着那些曾经航行数千英里只为带回这些香料的水手们。它的魅力是多么强大,它引发了战争、结盟,以及改变世界的历史。
那天是星期天,这里挤满了游客。年轻的家庭带着忙碌的孩子四处奔跑,青少年们则努力寻找最佳的拍照角度,上传到抖音和 Instagram。确实,这里的每个角落都是一个视觉舞台:动物壁画、类似霍曼酒店的经典阳台、雕刻有马匹浮雕的椅子,当然还有默拉皮火山的全景作为背景。
通往天堂的阶梯
暮色渐浓,我们回到四楼。视野豁然开朗:山谷绵延如绿色地毯,默拉皮火山雄伟的背脊披着轻纱般的云彩,天空的颜色缓缓地从蓝色变为橙色,再到宁静的紫色。
我们坐在躺椅上,任时间如溪流般流淌。午后的微风吹拂,带来湿叶的清香。灯盏一盏盏亮起,薄雾随之飘落,轻柔地抚摸着山脊。
餐桌上摆放着简单的晚餐。莉莉太太端来了Omah Garengpoeng的传统爪哇家常菜,以及妮塔太太点的招牌Kaliurang沙爹。我们一边吃着,一边分享故事,回忆过去,讨论现在,偶尔展望未来。我抬头望了一眼渐暗的天空。
等待红色
晚饭后,我们几个人选择回房间休息一会儿,我和 Yanto 则留在博物馆对面的邻居 Arman 先生和 Mangun 先生家。我们的话题从香料的历史到日食的故事,从人生哲学到日益紧张的政治经济形势。
八点钟,月亮高高挂在天空,圆圆的,但有时仍躲在云层后面。九点钟,云层变薄了。十点钟,天空放晴,月亮升得更高了。月亮就像一盏在半夜点亮的灯笼,周围繁星闪烁,尤其当 Songgo Langit 花园的灯熄灭时。
我们等待着,沉默中偶尔会传来赞叹的叹息。寒风愈发凛冽,我偶尔会在乔格洛屋附近或屋顶凉亭附近躲避寒风。
月面上的血色
十一点三十八分,地球的阴影开始缓缓笼罩月亮。月亮的光芒缓慢而坚定地消散,形成一道不断扩大的暗色弧线。
到了午夜,原本反射着银色光芒的月亮,如今已变成红色,如同内部燃烧的余烬。血月。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凶猛,但当我们凝视它时,却只感到一片寂静。这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月全食。那里有一种神圣的气息——如同宇宙无声的祈祷。
我们沉默不语。夜风从我们的夹克和皮肤之间掠过,但我们却无动于衷。我们看着月亮缓缓沉入它自身的红色之中。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。卡里乌朗的夜晚越来越冷。我们之前强忍的睡意又回来了。
月亮仍笼罩在红色的夜幕中,我们缓缓地从松果朗吉特山下来,心中充满感激,因为能从同样特别的视角——香料博物馆屋顶上的松果朗吉特山——见证这一非凡的自然现象。
香料与天空
睡前,我想到了主导这一天的两件事:香料和天空。两个不同的世界,却由一条线索连接:耐心。香料教会我们,香气和味道只能随着时间而诞生。天空提醒我们,美丽只属于那些愿意等待的人。
今晚,在松果朗吉特山,我领悟了两者。血月已逝,但它的印象永不消逝。在支撑天空的屋顶上,在卡里乌朗凉爽的空气中,我们见证了宇宙书写的一首伟大诗歌。这首诗歌只有用愿意凝视的眼睛和愿意沉思的心才能读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