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!

Incredible offer for our exclusive subscribers!

Readmore

NEW!

Incredible offer for our exclusive subscribers!

Readmore

西坂山朝圣之旅:纪念长崎二十六殉道者

那天下午,阳光明媚,我在长崎电车1号线最繁忙的车站之一——长崎站前站下车。从那里,我开始悠闲地漫步,沿着熙熙攘攘的城市人行道,穿过斑马线,然后右转,沿着道路开始攀登西坂山。

每个路口都有清晰的指示牌,让步行变得轻松自如。大约十分钟后,我来到一个相当宽敞的公园。我面前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牌子,上面写着“二十六殉道者纪念馆”,上面用日文和韩文写成。

远处,山顶上矗立着一座白色的教堂。它的建筑风格现代,两座高耸的尖顶形似一双祈祷的手,装饰着闪闪发光的马赛克。教堂看起来朴素而优雅,与长崎典型的多层住宅丘陵景观融为一体。

我在西坂公园的告示牌附近休息,那里有一个饮水机(insuisen),在八月的烈日下散步后,喝上一口水,感觉非常清爽。告示牌上展示了该地区的详细地图,包括纪念碑、博物馆和教堂。教堂在日语中被称为“日本二十六圣人记念圣堂”,即圣菲利普教堂,英文名为“Church of the Twenty-Six Martyrs of Japan”。

告示牌上还简要介绍了日本历史上一段黑暗的篇章:16世纪末天主教徒遭受的迫害。1956年,梵蒂冈将西坂公园指定为朝圣地。1962年,为纪念殉道者,公园修建了二十六殉道者纪念碑暨博物馆。

我走近主纪念碑,它雄伟地矗立在公园的中心。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26位基督徒而建,他们既有欧洲耶稣会传教士,也有日本公民。1597年,在一波针对基督教的迫害浪潮中,他们被日本政府钉死在十字架上。

纪念碑是一面宽阔坚固的白色花岗岩墙。中央是一个巨大的青铜十字架浮雕。两侧,26位殉道者雕像排成一排,仿佛在永久地铭刻着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。他们的脸庞仰望天空,充满坚定的意志。有些人非常年轻——其中两人甚至还是祭坛男孩。最著名的是保卢斯·三木,一位日本耶稣会士,即使被长矛刺穿身体,他仍然在十字架上坚持传教。

他们的名字用拉丁文和日文工整地镌刻着:弗朗西斯科·布兰科,一位西班牙修道士;科斯马斯·竹谷,一位受洗的日本铁匠;以及路易斯·茨木,一位在吟唱圣咏中死去的12岁男孩。他们的存在感触动人心——仿佛见证了我们面前那份坚定的信仰。

这不仅仅是一个公园。这里是他们痛苦旅程的终点​​——在寒冷的冬天,他们从京都徒步数百公里到达长崎。他们的耳朵被割去,作为警告,但他们没有放慢脚步。他们高唱着《感恩赞》,一首赞美上帝的圣歌,走向死亡。

纪念碑旁,一块黑色花岗岩石碑上用葡萄牙语和日语镌刻着金色字母,纪念着1597年在长崎去世的里斯本耶稣会士路易斯·弗鲁瓦神父。他是当时欧洲与日本交往史上的关键人物。

不远处,一块白色大理石石碑纪念着两位教皇的到访:1981年的教皇约翰·保罗二世和2019年的教皇方济各。两位教皇的到来并非为了揭幕任何仪式,而是为了祈祷、静默和表达敬意。想象一下,两位天主教会的最高领袖,不远万里从梵蒂冈来到此地,只为在这座寂静的山丘上驻足片刻。

公园深处,有一座小型纪念碑,纪念教皇约翰·保罗二世的到访。纪念碑上方镌刻着他1981年2月26日到访时说过的一句话:

“爱比死亡更强大。”

在同一个庭院里,依然矗立着一座身着菲律宾传统白色巴隆(barong,菲律宾传统服饰)和黑色长裤的男子雕像。他是圣洛伦佐·鲁伊斯,一位菲律宾殉道者,于1637年在此被处决。他的雕像下方镌刻着他的遗言:

“我宁愿死一千次,也不愿放弃我的信仰。”

“我宁愿死一千次,也不愿放弃我的信仰。”

尽管时代和背景不同,但洛伦佐·鲁伊斯的话语在这个为信仰浴血奋战的地方显得格外贴切。

我再次启程,这次走向山顶上的白色教堂。它的名字恰如其分:二十六殉道者教堂。教堂规模不大,却弥漫着神圣的气息。教堂内部,彩色玻璃将柔和的光线反射到祭坛上。教堂后墙上悬挂着木制十字架和受人尊敬的殉道者画像。

教堂旁边是一个规模虽小但内容丰富的博物馆,展出了16至19世纪日本基督教的文物。其中最感人的展品之一是一块踏绘,即一块描绘基督的牌匾,基督徒被迫踩踏,以证明自己叛教。

教堂里还藏有念珠、微型十字架以及来自“隐居派”(Kakure Kirishitan)——在几个世纪的迫害中过着隐居生活的基督徒——的信仰象征。

但最令人感动的,是圣方济各·沙勿略的圣咏副本。他是1549年第一位踏上日本土地的传教士。他未能亲眼见证西坂殉道者的悲惨结局,但他播下的信仰种子却发展成为永恒的鲜血见证。

离开此地前,我特意阅读了主纪念碑顶部的一段拉丁文引文:

“Laudate omnes gentes, laudate Dominum”(万民赞美主)

(万国赞美主。)

这首圣咏的歌词,很可能是殉道者们在十字架上仰望天空时唱出的最后一首歌。这不是一首胜利之歌,而是一首无论苦难、十字架还是长矛都无法浇灭的赞美之歌。在这个常常贬低信仰意义的世界里,他们的赞美依然回荡——微妙而深刻。

下山,带着故事

我回到了长崎站。回家的路程一如既往地感觉更快了。但这一次,我的脚步却显得沉重。或许是因为我心中的故事依然萦绕不去。或许是因为我的心依然萦绕在那里——在那些十字架和名字之间,它们如今比我们这些仍在呼吸的人更加鲜活。

登上电车前,我回头望了一眼山坡。夕阳渐渐西沉。周围弥漫着一种莫名的寂静,却也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温暖。

在这个信仰常常为了一己私利而被妥协的时代,长崎二十六殉道者的故事深刻地提醒着我们:信仰不仅仅是仪式,更是勇气。这种勇气或许并非总能获胜,但始终坚定不移。

Share this post :

Facebook
Twitter
LinkedIn
Pinterest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Create a new perspective on life

Your Ads Here (365 x 270 area)
Latest News
Categories

Subscribe our newsletter

Purus ut praesent facilisi dictumst sollicitudin cubilia ridiculus.